來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員 點擊: 日期: 2022-07-11
摘要: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布《2022年北京市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鼓勵各醫療機構開設黃昏門診、夜間門診和周末門診,優化號源供給結構,引導患者錯峰就診。其實,類似時段的夜間門診在多地都有開展,據華醫網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安徽、陜西等地均推進夜間門診建設,此舉是…
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布《2022年北京市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鼓勵各醫療機構開設黃昏門診、夜間門診和周末門診,優化號源供給結構,引導患者錯峰就診。
其實,類似時段的夜間門診在多地都有開展,據華醫網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安徽、陜西等地均推進夜間門診建設,此舉是為了方便有特殊原因無法在工作日白天就診的患者及時就醫,而近幾年,很多醫院陸續推行了夜間門診、晨光門診、午間醫療、黃昏門診、無假日門診等,不同的名稱之下的共同之處是醫生的工作時間在原來的基礎上一次次被拉長。
方便患者就要延長醫務人員的工作時長嗎?這顯然是個偽命題,業內人士指出,開設”特殊時段“門診服務,更要兼顧醫務人員利益,要考慮醫院常規接診量、患者需求、醫務人員成本等諸多因素,有能力、有需求才能進一步推進,不能讓開設“夜間門診”成為一種“潮流”。
No.1 夜間門診背后的需求該被看見 夜間門診的開設,可以實現上班看病兩不誤,確實非常人性化。不需要請假誤工,夜間人少就醫過程也相對更快,這不僅為上班族帶來了更多選擇,也為上學的孩子、需要兒女陪伴就醫的老人提供了方便,解除了不少人的煩惱。 夜間門診的推進,讓我們看到了各地醫院、衛健委對患者的將心比心。這一醫療便民受到廣大網友們關注,也體現了人民群眾尤其是職場人在工作時間之外的就醫需求。 當然,不能忽略的是,對接這一需求意味著醫療服務時間的延長,它帶來的是醫院人力資源成本的提高。不僅是醫生護士,分診導診、藥房、收費等各個部門和窗口都需要有工作人員。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查驗健康碼、防聚集等工作同樣需要與白天同質量地完成。 這也提示醫療機構,在推行延時服務的同時,兼顧醫務人員的感受和利益。合理安排輪休和假期,通過排班、績效等方式有效統籌,增設配套的后勤服務,提升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切實保障他們的權利。 No.2 別讓夜診醫生做“無米之炊” 配套措施要跟上! 醫生在夜間門診能發揮的效力離不開醫院提供的配套措施,夜間門診檢查、取藥等環節的缺少都可能將醫生置于「無米之炊」的狀況。 對于門診管理的要求,國家衛健委在今年 6 月發布了《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定》,其中提到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將門診質量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工作體系。 這也表明門診的運轉應是規范且成體系化的。夜間門診要做到和白天門診同質,輔診檢查檢驗、掛號收費、藥品保障、后勤保障、入院管理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做好準備。這也是對患者就診或是醫生看診都更有效率的安排。 專業人士表示,如何讓夜間門診“轉”起來,有待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醫療機構的共同探討、實踐,要制定明晰的運營管理辦法才能真正解放醫務人員和患者。 No.3 如何開設夜間門診? 國家衛健委: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在開啟夜間門診之前,深夜“假急診”問題一直困擾著醫護人員,一些醫院還需要接受周邊轉診來的急診患者,醫生總是處于忙碌的階段。 夜間門診為緩解緊缺的急診資源提供了一種思路。但離是否可以真正達到分流病人的效果,要根據當地情況合理開設科室進行優化。 而在是否需要開設夜間門診,國家衛健委此前發布的《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規定》明確,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務人員出診管理,依照門診患者病種分類和特點,合理安排各專業不同年資醫師出診;并針對地域、季節特點,結合號源使用情況,動態調整出診單元數以及單元接診人次,合理配置門診人力資源。 由此可見,是否需要開設夜間門診,需要結合多種因素,動態調整,并且要合理配備門診人力資源,保證患者及時就醫的同時,兼顧醫護人員執業感受。 同時,《規定》指出,醫療機構應當按照不少于日均門診量0.2%的比例配備門診導醫人數或智能引導設備數量。
Copyright@ 2007-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護士網隸屬 威海萬方人才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魯ICP備17006509號-4
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 -官方QQ群:279908486(1000人超級群)、243877850(新群)、82799831、103532698
電話:4006707779(全國統一咨詢電話) 站長電話:0631-5225621 郵箱:nurse@nurs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