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治療、搶救措施之一。有時我們會因為忽略的一些細節問題而遭病人投訴,如輸液速度未控制等。今天就與大家分享有關輸液滴速控制的幾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重視。
在輸液過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數稱為該輸液器的點滴系數(gtt/ml)。目前常用的點滴系數為 10、15、20 三種型號。一次性輸液器包裝上均標明其滴系數為20 滴 = 1 ml ± 0.1 ml。
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ml/h)=(滴/min)×60 min/h)/滴系數(滴/ml)。因此,當滴系數為10、15、20滴/ml時,分別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出: (1)滴系數為10滴/ml,則: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滴數/min)×6。(2)滴系數為15滴/ml,則: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滴數/min)×4。(3)滴系數為20滴/ml,則: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滴數/min)×3。每個輸液器其滴系數是固定不變的,故在已知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和每分鐘滴數兩者之間的任意一個變量時,利用上述3個公式,即可得出另一個變量。1. 已知輸入液體的總量和預計輸完所用的時間,求每分鐘滴數。每分鐘滴數=液體的總量(ml)×滴系數(滴/毫升)/輸液所用時間(min)2.已知輸入液體的總量和每分鐘滴數,求輸完液體所用的時間。輸液所用時間(h)=液體的總量(ml)×滴系數(滴/毫升)/[每分鐘滴數(滴/分)×60(min)]輸液所用時間(min)=液體的總量(ml)×滴系數(滴/毫升)/每分鐘滴數(滴/分)每小時輸入量(ml)=每分鐘滴數×60(min)/每毫升相當滴數(15滴)。例:每分鐘滴數為54滴,計算每小時輸入量。解:每小時輸入量(ml)=54×60/15=216(ml)。每分鐘滴數=輸液總量×每毫升相當滴數(15滴)/輸液時間。例:日輸入總量2000ml,需10h輸完,求每分鐘滴數。解:每分鐘滴數=2000×15/(10×60)=30000/600=50(滴)。
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4 版《基礎護理學》上關于輸液速度控制是這么要求的:? 滴速調節。根據患者年齡、病情及藥液的性質調節輸液滴速。通常情況下,成人 40 - 60 滴/分鐘,兒童 20 - 40 滴/分鐘。? 嚴格掌握輸液速度。對有心、肺、腎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嬰幼兒以及輸注高滲、含鉀或升壓藥液的患者,要適當減慢輸液速度;對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適當加快輸液速度。輸液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并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基礎護理學》規定的輸液滴速:成人 40 - 60 滴/分鐘、兒童 20 - 40 滴/分鐘,這個速度默認的點滴系數是 15 的輸液器。按照輸液速度公式計算,換成點滴系數是 20 的輸液器,輸液滴數可以調節到 80 滴/分鐘。因此,臨床上調節滴數還得看輸液器上點滴系數的規格,否則病人就會抱怨輸得太慢了。對于危重病人、特殊藥物等有時可以通過輸液泵、微量泵等來控制輸液速度。譬如:多巴胺、硝酸甘油、可達龍、米力農、胰島素、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德巴金、硫酸鎂等就是通過微量泵來控制輸液速度。原因:由于輸液速度過快或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荷過重所致;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其多見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臨床表現: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急、胸悶、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痰,嚴重時痰液從口、鼻涌出。聽診兩肺出現濕羅音、心率快且節律不齊等。治療措施:立即停止輸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兩腿下垂,減少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一般氧流量為 6 - 8 L/min(需經 20% - 30% 酒精濕化,因酒精能降低肺泡內泡沫表面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減輕呼吸道癥狀)。遵醫囑給予鎮靜、平喘、強心、利尿和擴血管藥物,以穩定患者情緒,擴張周圍血管,加速液體排出,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預防:輸液過程中,注意控制輸液的速度和輸液量,尤其對老年人、兒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慎重。